行业新闻
首页> 新闻中心 -> 行业新闻--文章内容
孟兆祯:共学园冶 传承创新
发布时间:2017/1/9 10:43:17      人气:1271    来源:君怡景观    作者: admin
 

  2016年4月24日,亚洲园林大会暨第六届园冶高峰论坛在南京林业大学隆重召开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应邀出席大会,并在开幕式上作了精彩的演讲。

  一部世界最早的园林专著,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,《园冶》当中有两句话“古事何才,适宜得志”,这说明继承是有思绪发展观的,它非常重视传承创新。《园冶》中,“冶”就是开拓,是开始,开始之后就需要我们去继承传统;传统就是相传成统,人类的寿命有限,我们的文化积累要靠世代传承。因此我们的建设也可以这么做,在了解了这么多以后就知道了园冶的意境。

  追求境界

  这种境界就是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而对于自然风景区来说就是“虽由天开,宛有人矣”。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,即天人合一,天就是自然。从文字上看,一人为大,一大为天。最大的是天,所以天就是自然,天人合一就是天人之际,合二为一。这种宇宙观使人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。

  人是自然体,他和一切生物没有区别,但是人又有社会性,当今时代信息、交通、飞机等都是人的社会性。我们的宇宙观就是人类尊重自然,与自然协调。所以“人与天条,而后天下之美生”,要想创造美就要跟自然协调,这反映到中国文学上就叫做“物我交融”。园林从历史上来讲,受到中国文学和绘画千丝万缕的影响。我们追求的境界就是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这也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园林学科的反应。

  中国把宇宙的真理概括成“道”,所以我们是“道法自然”。这就需要通过文字来体现,书以成文,其中心就是文学。中国园林的特色是“景面文心”,表面看是风景,实际上是有内涵,有内涵就能教育人;而文学的特点是不一语道破,它是一种感发,不是开门见山。

  古时,欧阳修听了一个名为无为的道士弹琴,就作诗一首以此来赞美道士,这首《赠无为军李道士》就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特色:

  无为道士三尺琴,中有万古无穷音。

  音如石上泻流水,泻之不竭由源深。

  弹虽在指声在意,听不以耳而以心。

  心意既得形骸忘,不觉天地愁云阴。

  我们追求的意境是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,但为什么又不要纯自然呢?纯自然是一种是自然美,而我们需要把社会美也融入到自然美中,来创造风景园林的艺术美。

  主要理法

  理就是哲理,法就是手法,就是借景。颐和园看得见玉泉山的塔,这个就是借景,但是不是典型的借景。中国有句话叫“白马非马”,马是普遍性,白马是特殊性,特殊性不等于普遍性,所以是“白马非马”。所有的事物都有因果关系,我们设计的是“果”,但又必须了解“因”,“觅因成果”就是借景。借景在园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“夫借景者,林园之最要者也”,所以在《园冶》中有一章专门讲借景。

  1.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

  巧于因借就是巧于觅因成果;精在体宜就是精湛之处在于发挥地域优势。

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一个面馆名为“一面之缘”,这个面不是指吃的面,而是希望来过的客人以后还能经常来,这个方式就是“借”。林则徐曾为自己题字“治怒”,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。

  有句古话“人之本在地,地之本在宜。”地宜不仅包括土地,还包括在地面上的一切东西,所以找到地宜并不简单。西安清真寺有一块石头,一米多高,本色是青灰色,有很多白色的乳状突起,让人看过之后很不舒服。但是石头是放在屋檐下,下雨时,雨水落到石头上,顺着石头往下流,那些白色的突起看起来就像争相向上爬,一块静态的石头,瞬间就灵动了起来。我们没有看到这块石头的地宜,但是用石头的人就看到了。

顶部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 
上一篇: 卢耀如:生态园林内涵与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 
下一篇: 加拿大第18届国际园艺节——自然环境的趣味性改造
 

君怡景观设计团队衷心希望成为您的商业合作伙伴,并以专业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,赢得您的信任与支持。 相信我们的服务将会为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!

立即咨询